即时零售是场“重资产长跑”,预计接下来将进入“持久战”阶段,物流网络效率、供应链改造的深度、用户心智的占领、对生态协同以及长期投入的耐力等等,都将是决定竞争的核心能力。
互联网新一轮“外卖大战”的硝烟味越来越浓。
01
刘强东亲自送外卖
4月21日,有网友分享了一张京东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照片,随后,相关话题迅速登顶微博热搜第一。
该网友发文称,“接到了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荣幸啊,也算享受过千亿大佬的服务啦,祝京东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对此,京东集团表示此事属实,感谢大家对京东外卖的关注与支持。
刘强东作为京东创始人亲自送外卖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营销策略。创始人个人形象与品牌紧密相连,创始人的行为往往能迅速吸引公众关注,提升品牌曝光度。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背后,也意味着京东在外卖行业的加速布局。
此前4月15日,京东黑板报公众号发布《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称,本季度京东将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全额足额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京东品质外卖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GMV比“幽灵外卖”1000万单还大;京东已经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全国已经有超过十万家京东品牌线下店全部接入了秒送,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
在发布该文后不久,一段刘强东2024年内部讲话的线上会议视频流出。刘强东谈到,“我给京东外卖定一条规矩,京东外卖永远赚的净利润不允许超过5%。超过5%,我要处分人的。我们一定要在行业里面,按照三毛五的理论,来约束自己的赚钱能力、赚钱欲望。”
此外,刘强东还要求给全职骑手上五险一金、给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要让骑手更有保障。只做品质堂食外卖,不靠算法压榨外卖骑手和商家,要让用户能放心吃。
对于为何做外卖,京东集团SEC副主席、京东集团CEO许冉在最近一次小范围沟通中表示,京东做外卖最重要的是解决行业痛点、满足用户需求。她认为:“外卖行业本就是一个宽广的赛道,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
据报道,从起步到4月15日,仅用63天,京东就将外卖日订单量做到500万单。
02
美团辟谣平台“二选一”
京东与美团的交锋开始火花四溅。
近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与美团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直接下场,正面发声应战。王莆中强调,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刘强东则以一句“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回应王莆中的言论。
4月21日,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的公开信,怒斥竞对平台的“二选一”游戏,认为由于个别平台的“二选一”行为,骑手的收入会降低16%至25%左右。
京东表示,所有被竞对平台封杀的骑手,京东保证给予足够单量,确保收入不降,且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未来3个月将招聘名额由5万名提高到10万名。
此外,文中还提到部分外卖订单延迟的问题,其表示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并承诺本周一定解决送餐速度问题。
针对要求骑手“二选一”传言,4月21日晚,美团发声明称,自外卖行业诞生以来,美团、饿了么、百度、抖音等参与者均未限制骑手多平台工作。
美团表示,从未限制骑手在饿了么上接单(单量为某平台数倍),未要求骑手不跑闪送、顺丰等其他即时配送平台,同样更没有任何理由对某平台进行任何限制。
美团还称,目前美团、饿了么、闪送等平台骑手都在为某平台提供配送服务支持。
03
争夺即时零售流量
自京东上线外卖业务以来,京东和美团经历多次交锋,火药味越来越浓。剑拔弩张背后,京东和美团互相向对方核心领域渗透,本质上则是对即时零售领域展开争夺。
事实上,餐饮外卖的利润率并不高。美团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中曾提到,餐饮外卖经营利润率为3.3%;2024年,美团外卖业务预计净利润率为2.8%。根据摩根大通2024年11月发布的全球在线外卖行业报告,2024年全球九家主流外卖平台预测净利润率在1.5%-3.3%之间,算术平均值为2.2%。截至2025年2月,饿了么在创业17年后,仍未盈利。
中国即时零售正在快速发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占网络零售额的4.2%,比同期网络零售增速高出17.89个百分点,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是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
对于美团来说,其外卖业务几乎已经做到了天花板,但外卖业务利润率较低,而即时零售不仅可以复用700万骑手与算法调度能力,还能扩大利润增长空间。
美团早在2018年便涉足即时零售业务,即“美团闪购”,尤其是引入数码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直接冲击了京东自营的传统电商优势。近期“美团闪购”作为独立品牌推出,同时披露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更是展露了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野心。
对于京东而言,高频需求的餐饮外卖业务,被行业认为是京东抢占即时零售市场的重要入口。
外卖业务的流量,有助于提升京东App的活跃度,并反哺生鲜、日用百货、3C等京东优势品类。有专家表示,即时零售通过“三公里模式”整合线下资源,弥补了远场电商的不足,同时抵御了美团闪购对3C数码等高利润品类的侵蚀。
两大巨头的进攻策略不尽相同:京东以刚需高频的外卖带动部分低频即时配送业务,同时为主站扩展新客流,而美团以本地生活的强消费心智、庞大的骑手资源蚕食即时零售市场,形成餐饮、药品、家电等全品类业务矩阵。
参与即时零售市场争夺的,也不只有京东和美团。淘宝发力即时零售,首页新增“小时达”一级入口;抖音也提供即时配送服务,在部分城市推出“小时达”,用户在抖音直播间下单后,商品可以通过即时配送服务快速送达。
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选择权的快速放大。从外卖到电子产品,甚至是衣服、化妆品,都可以通过即时零售平台快速获取。
不过,在前期大力度补贴过后,如何持续留住用户并形成用户黏性,是京东外卖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无论胜负,这场竞争已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骑手社保正在普及、配送时效有望提升、商家寄望费率下降。即时零售是场“重资产长跑”,预计接下来将进入“持久战”阶段,物流网络效率、供应链改造的深度、用户心智的占领、对生态协同以及长期投入的耐力等等,都将是决定竞争的核心能力。
《商学院》杂志综合自红星新闻、每经网、上海证券报、观察者网、红星资本局、国际金融报、21世纪经济报道
花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