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关税壁垒与全球贸易变局叠加,曾以“世界工厂”之姿扬帆出海的中国外贸企业正奋力突围——一方面,通过自主品牌和数字化供应链,直连海外消费者;另一方面,依托优质产品供给,打开超大规模国内消费市场。
本报记者 杨洁
“中国制造”更受追捧
随着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加剧,“中国制造”反而进一步受到欧美消费者追捧,一场“反向代购”悄然席卷开来。社交媒体上,许多博主向美国消费者普及“中国制造”的性价比,大量美国用户直接涌入中国电商平台购买产品。
日前,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DHgate)、Taobao(淘宝)、SHEIN(希音)等跻身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免费应用榜单前列。
为了迎合美国消费者的囤货需求,4月10日,敦煌网宣布推出“美国囤货促销活动Stock & Save Sale”;4月17日又推出“关税护航计划”,为众多商家提供流量、补贴以及物流等支持,帮助其减轻成本压力。敦煌网的官方视频号信息显示,该平台4月以来的下载量大幅增加,每天超过3000家美国批发商在该平台在线抢单,中国制造正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直达海外仓库。
淘宝也在美国市场掀起一股“反向海淘”热潮。近日,淘宝在美国的下载量大幅增长,服饰、3C数码类店铺访问量激增,客服系统涌入海量英语咨询。有商家表示,在美国,淘宝上的中国商品即使加了税仍比本土便宜30%至50%,“去品牌溢价”的消费心理直接推动更多用户前来“囤货”。
“中国很多外贸企业过去没有直接面对消费者,但实际上产品制造能力是很强的,质量把控也没问题。只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品牌运营能力,同时,借助于现在各类新电商平台的传播能力,完全有可能绕开原有的经销环节做自己的品牌。”一位研究工业经济的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是必由之路,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抄袭原有贴牌设计的话,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
在4月1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说,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并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确定性。
多方托举“出口转内销”
除了继续开拓海外多元化市场,还有很多中国外贸企业在出口受阻时选择“出口转内销”。
然而,要把“国际生意”变成“家门口的买卖”,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容易。事实上,外贸企业往往面临不了解国内市场需求、缺乏平台运营经验、品牌认知度低、国内外标准不同等一系列挑战。
为了促进外贸企业和国内市场精准对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多地出台政策、召开专场对接会,帮助外贸企业扩大内销“朋友圈”。
4月17日,浙江省商务厅会同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了浙江外贸优品进商圈进商超进电商专场对接会。现场,浙江省商务厅、各地市商务局,杭州多个商圈、步行街,联华华商、银泰商业、浙北大厦、衢州东方等重点商超,淘天、美团、苏宁、京东等重点电商平台和部分重点外贸企业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外贸企业“转向”。
4月18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举办“上海市电商助力外贸拓内销对接会”,淘天、拼多多、京东、盒马、抖音等16个中国主要电商平台以及近80家外贸企业代表参加,加速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周岚在会上表示:“上海将发挥好电子商务大平台集聚的优势,助力外贸企业对接国内市场资源,高质量做好拓内销工作。”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围绕拓展国内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减轻外贸企业拓内销成本压力、提升外贸企业国内市场经营能力等方面对相关新政进行了介绍。
近日,头部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多项举措,为外贸企业拓内销、稳产能提供支撑。例如,京东宣布,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
淘宝天猫宣布启动“外贸精选”专项,计划面向至少1万家外贸商家、10万款外贸货源,通过“快捷入驻、流量和佣金激励扶持、半托管服务、小二本地化指导、外贸周营销专场、天猫超市直采”六大举措,助力外贸商家快速“外转内”。
阿里巴巴旗下源头厂货直采平台1688联合网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口受阻企业推出“包销库存”与“提供贷款”等服务,直面外贸企业最迫切的库存积压和资金链紧张问题,通过全托管、帮卖、甚至库存包销模式,快速消化积压货物,稳住企业经营的基本盘。
拼多多宣布“千亿扶持”惠商计划,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针对性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
市场环境建设仍需深层发力
毋庸讳言,有很多外贸企业对国内市场环境尤其是商业环境还不了解、不适应。各种原因导致很多企业此前更愿意做外贸,现在要回过头来做内贸,确实需要重新适应,国内市场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强调,重点是要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反内卷,营造值得信任的消费环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和逆向淘汰。例如,现在国内电商平台中,虚假夸大、误导性宣传等现象频发,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辨别,这些不确定性不仅损害消费者的信心,还使得那些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品质的企业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同时,他提醒,要警惕“出口转内销”带来新一轮供给过剩,扩内需政策还需进一步发力。
一位纺织服装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仍实现增长,且出口规模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主要是外贸企业对美“抢出口”所致。但目前,过高的关税水平已经超出了生产及流通环节所能化解的成本范畴,很多企业“无所适从”,出口已经停滞。
他建议,当前我国扩内需的政策可以进一步加码,例如“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更多品类,在电商平台开辟出口转内销产品专区、适当降低平台费用、提供运费补贴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消费品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是工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这是增加优质供给、提升消费品质的重要举措。后续,工信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提振消费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将协同有关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着力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认可度和满意度,筑牢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花花编辑